人生在世,會面臨無數的抉擇。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人們的不同選擇,也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。
精英的共通點,並非優異的才能,而是深刻的精英思維。那麼,有哪些精英思維值得學習?一起來看看吧。
有時候,你感覺足夠努力了,卻發現並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,更看不到工作、事業、生活,有所絲毫改變,內心陷入迷茫而焦慮……
這是因為你在用固定性思維模式看問題的。
想知道,那些成功的人本質上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嗎?
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《活法》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公式:
人生 / 工作的結果 = 思維方式 × 熱情 × 能力。
這一公式也被稱為稻盛和夫成功秘訣。
不過從這個公式的取值范圍來看,思維方式為-100 ~ +100,能力和熱情為 0 ~ 100。
由此可見, 在這三個要素中,思維方式起著最關鍵、最具決定性的作用。
人生在世,會面臨無數的抉擇,但是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和結果。所以,改變思維模式,就是最好的拉近你與牛人之間距離的方式。
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·德偉克告訴了我們兩種思維模式: 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;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。成長型思維會幫助我們看到更大的視野與格局,帶來更廣闊的天地。
那麼,有哪些成長型思維值得學習?
Part 01
認知思維,
發現自身存在的優缺點
從心理學角度來說,對自我的洞察和理解,對自我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,被認為是自我認知。
歌德說:
「一個目光敏銳、見識深刻的人,倘又能承認自己有局限性,那他離完人就不遠了。」
對自己有清晰的自我認知,也就是有自知之明,就能明白自己的能力到底可以完成多大目標。
在個人成長中,心中要有夢想、有目標,但是首先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知,畢竟實現目標、理想需要具體的行動和步驟,如果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知,沒有具體的行動步驟,那夢想最終也僅是「夢」和「想」。
巴納姆效應的不利之處
生活中,常有這種現象:
本身沒什麼能力的人,在他人的吹捧下,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;
而本身能力很強的人,在他人的一再打擊,反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。
不管哪種人,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外界或他人的影響,而且非常嚴重,以至于最終完全迷失了自己。
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 「巴納姆效應」。
通常有這種心理反應的人,都是沒有真正認清自己的人。
找不到自我,不清楚自己能做什麼、該做什麼,沒有是非觀,僅是從別人的眼中來判斷自己是對是錯,每天都要琢磨別人是怎麼想的,這樣的生活不僅讓人感到疲憊,更嚴重的是,它會阻滯一個人前進的腳步。因此,生活中要盡可能遠離巴納姆效應。
那要如何遠離呢?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。
第一,正視自己。直面自己的優點和缺點,接受這些客觀存在于我們身上的現實情況。
第二,培養敏銳的判斷力。
培養敏銳判斷力需要收集的資訊
第三,通過重大事件映照自己。成功的巔峰和失敗的低谷最能反映一個人真實的性格。
人貴有自知之明,但難自知,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惑,可是,如果連自己也無法瞭解自己,又怎麼能讓自己獲得成長、成就呢?
Part 02
目標思維,
制定明確目標促進自我成長
或許我們都會有那麼一刻:覺得遇到了困難,無法繼續前行,或者不知道該往哪裡前行。
此時,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趕緊將思維聚焦在目標上:
問問自己正在哪裡;
要去什麼地方;
去這個地方需要做些什麼;
在到這個地方之前,我們自身還缺少什麼……
當思維從困難調整到結果上, 心中有了願景,很自然地就會專注于願景,此時一切困難都將成為前進的鬥志,一切挑戰都能變成機遇。
目標效應告訴我們,不管你多麼優秀,如果沒有清晰而明確的目標,最終都將一事無成,而有清晰目標的人,則一直都能朝著目標努力,最終都能成為成功人士。
有目標的人會有的改變
Part 03
團隊思維,
團隊合作幫助個人成長
馬雲說:
「很聰明的人需要一個傻瓜去領導,團隊裡都是科學家的時候,叫農民當領導是最好的, 因為思考方向不一樣,從不同的角度著手往往就會贏。」
一根筷子容易折斷,很多根筷子捆綁在一起就很難折斷了。我們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,但團隊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,個人成長離不開團隊的協作。
那麼,該如何讓一棵樹長成片森林呢?這就需要開拓你的團隊思維了。
如何理解團隊意識的重要性
要想真正明白團隊意識的重要性,就要具體瞭解以下兩點:
什麼是團隊意識
團隊意識就是整體配合的意識,具體包括 目標、角色、關係、運作四個方面,當然,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都是以團隊為基礎的。
團隊意識的表現
相互信任
相互信任是一個團隊成員能否為共同目標努力奮鬥的最重要基 礎,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,相互間清楚各自的工作職責。
具備雙贏思維
團隊合作尋求的就是雙贏。很多人不願意相信他人,不願意與人進行團隊合作,就是擔心在分享成果的環節吃虧。其實,即便在合作中沒能獲利,也能從合作中學習到方方面面的知識,尤其是想要通過創業實現個人價值的人,合作可能比個人單打獨鬥效果要好得多,畢竟群策群力,同時有出資的、有出謀劃策的、有研發產品的、有開拓市場的,總要比一個人的力量大得多,成功的機率也更大。
相互尊重
想要通過團隊合作實現個人成長,就要對團隊成員有最起碼的尊重,接受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、優點和劣勢,畢竟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, 在尊重的基礎上將每個人的優勢發揮到極致,如此也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團隊的 作用。
有團隊規范
既然是團隊,就要有一定的制度來約束、規范,這樣大家在 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的時候才能有條不紊、輕鬆愉悅。
以團隊目標為根本
團隊合作的目的就是為達成共同的志向、目標,因此, 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做好甘當綠葉、配角的準備,甚至在必要的時候,還要為 了團隊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。
Part 04
情緒思維,
牛人都不會被負面情緒所累
一個人是否能夠取得更長遠的發展,很多時候取決于這個人是否具有控制情緒的能力。
正如拿破崙所說的那樣:
「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,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。」
沒辦法控制情緒的人是沒辦法讓自己快速成長的。試想,在悲傷、鬱悶、暴怒等負面情緒控制下,誰還能做到心平氣和地工作呢?誰還能心平氣和地與對面的合作夥伴共商對策呢?誰還能意氣風發地趕在見客戶的路上呢……
想要快速成長,就要懂得用優秀者的思維來控制情緒。
自控情緒是個人對自身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、適當控制和調節,是個人的一種綜合能力,也是優秀人士步向成功的必備素質。那我們該如何來做到自控情緒呢?我們不妨採取以下步驟來應對。
自控情緒的應對步驟
Part 05
格局思維,
一個人的格局比能力更重要
所謂格局,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。
站在高處和長遠的角度來看問題,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簡單且富有節奏,但如果僅站在同一時間、空間內看問題,勢必會因為眼界的局限性而無法再有突破。
俞敏洪說:「心若不死,就有未來。」「夢想有多大,舞臺就有多大。」儘管曾經卑微、迷茫、無助,儘管遭遇搶劫、命懸一線,但他站起來,依舊英姿颯爽地出發前行……這就是人生大格局!
想要人生有所突破,首先要改變格局思維。
縱觀那些有出色成就的人,他們很少會患得患失,對得失看得很淡,而且越接近他們,你越會發現他們身上有普通人沒有的特質。
優秀人士具備的平和特質
Part 06
互惠思維, 成長需要建立
在互惠共用基礎上
人與人交往,關鍵是看存不存在成長性的人際關係: 能夠促進彼此成長、發展和成熟,並改善彼此的生活及相處的質量關係。
能夠擁有這樣的人際關係,對個人的成長無疑有著非常有益的幫助。但是,想要在成長過程,讓自己擁有良好的成長性人際關係, 就要具備互惠互利的思維,讓對方真正從心裡信任你、支持你、理解你,心甘情願地與你一起合作、一起成長。
Part 07
發展思維,
不懂求變創新,就別想進步
「人生如棋」,想要下一盤好棋,講究的就是「變化多端、步步為營」,每走一步,都要縱觀全域,不斷變換招數,最終直插對手要害。
而我們想要過上心中理想的、令人羡慕的、自我滿意的人生,就不能故步自封、停滯不前,需要改變思維,隨著時代潮流不斷變化、學習,進而逐漸向少數的成就卓越者靠攏。
避雷針效應告訴我們,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善于疏通、疏導。
有人說,世上只有兩種思維的人,他們分別是 紅燈思維者和綠燈思維者。
兩種不同思維的人
從圖中我們就能看出,紅燈思維的人總讓困難約束自己,不願意去尋找突破的辦法;
而綠燈思維的人從來不會想它有什麼困難,而是總會想如何才能讓事情做成的可行辦法。
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妮·法瑞爾認為:
一個任務,如果你堅信自己可以做到,此時神經元之間會有更加高效的連接,將分散的觀念聯繫起來,並迅速制定出解決問題的策略。
遇事千萬別先質疑自己能不能做到,而是抱持 著「必行」的心態,直接想解決的辦法,而且想到辦法馬上行動,在多次嘗試行動中,或許最佳的解決方案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呢。
很多人雖然學歷很高、學富五車,但依然庸庸碌碌,就在于他們的故步自封,不願意變通,不尋求突破。
因此,最後說一句: 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「變通商」。
Part 08
突破思維,
自我蛻變首先從打破常規開始
很多時候,我們會按照慣例、固定的思維、工作的經驗之談來解決問題、看待問題, 但人活一世,不要處處給自己設限,同時也不要處處以慣有的眼光、思維看事情, 只有跳出固有思維的框架,不斷突破自己,才能真正活出你想要的人生、活出最好的你。
很多人在生活中抱怨沒有機會,然而,或許並不是沒有機會,而是你一直帶著「老眼光」看新形勢,自然看不到任何機會。
可在如今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中,我們若在認知方面總是帶著「老眼光」,一直在思維定勢中出不來,即便再勤奮、再努力,工作也難以有大的進展和突破。